预警信息_PA尊龙凯时时尚集团
    1. PA尊龙凯时

      1. 棉纺织行业发展的三个“必然”

        发布时间: 2024-02-04 作者 :admin 浏览:8897次

        从2023年到2024年  ,“变”是贯穿棉纺织行业发展的关键词。国际局势在变化 ,经济形势在变化 ,棉纺织行业也在变化。

        在这种背景下 ,有人说2024年的棉纺织行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,也有人说一季度后,棉纺织市场将迎来复苏的“春天”。那么,2024年 ,棉纺织行业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?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  ,棉纺织企业又该如何做 ?

        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

        当前,全球棉纺织产业竞争激烈,产业转移成为我国棉纺织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。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,进入2024年,这一势头会更加明显。

        “全球棉纺织产业竞争要素变化可从短、中、长三个角度来分析。短期主要是原料成本的竞争,在消费减少和产能扩张的背景下,原料成本的差异会导致部分亏损产能出清或关停;中期是全产业链要素的竞争,越南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已经接近中国,现在各国间比拼的是电力成本、利率和汇率成本,以及生产的效率等;长期来看则是产业集群整体效益和品牌溢价能力、数字化协同能力和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等的竞争。”常州科腾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建华分析认为。

        从经济规律来看,全球纺织竞争格局变化的背后是向成本洼地的转移。对此,舞钢市银龙集团副总经理周泉涛认为 ,我国棉纺织行业经过高速发展 ,目前已有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全产业链 ,但是随着人工成本不断提高,企业经营成本增加,“走出去”进行全球化布局是必然的趋势 。

        周泉涛认为,棉纺织行业今后最大的挑战在于出口,出口下降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压力。与挑战对应的机遇在于,产业优胜劣汰过后,胜出的企业可能在下一步的经济复苏中迎来转机。“银龙集团在棉纺织行业有多年的技术积淀,因此在高档产品的生产上更有竞争力。”周泉涛说。

        “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目前已成趋势。部分棉纺产品订单的流出会给国内企业带来强力冲击。”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宗物资采购部经理鹿秀丽认为,对此,棉纺织企业需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加以应对。

        一直以来 ,国内不少纺纱企业都将产业转移的目光瞄准越南。随着越南人口、土地资源等“红利”优势不再明显,纺纱企业也纷纷开始思考新方向。

        “国内可以向新疆进行产业转移,国外哪里还可以投资建厂?越南已经差不多饱和了,西非产棉的地方土地广袤,很有潜力。广东 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山东等沿海地区的企业,可以考虑去非洲国家建立产业园 ,把总部留在中国,重点做研发创新、品牌营销 ,把制造转移出去 。”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认为,未来 ,非洲国家或许可以成为国内纺纱企业投资建厂的新高地。

        提高质量是必然选择

        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加速了我国棉纺织行业的“洗牌”。大浪淘沙下,靠质量取胜的棉纺织企业往往才能“笑”到最后 。

        “要应对市场的冲击 ,企业可在生产结构上做调整,提高产品质量。”周泉涛分析认为, 2024年莱赛尔、粘胶对于棉花的替代趋势会更加明显,企业未来经营中会适当增加莱赛尔的使用。同时,他还表示无论是使用哪种棉花,在生产中都应该重视质量问题。

        南通华强布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强布业”)总经理助理童星认为,近几年新疆的纺纱产业优势十分明显 ,生产成本比其他地区要低近3000元/吨,这给其他地区的纺纱厂带来了较大的经营压力 。对此,未来华强布业计划把部分产能迁移到新疆 。“未来转移到新疆的产能也会往高品质方向发展,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保证产品质量,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。”童星说。

        在对2024年企业工作进行部署时 ,江苏悦达纺织(集团)有限公司董事长戴俊提出了“七项重点”,其中,“提质量”被放在了第一位。“要倡导质量研究,强化做优每一单理念;要对标一流 ,开展‘质量提升行动’;要创新管理模式 ,加快实现全流程质量精准追溯 。”戴俊认为,质量提升不仅仅限于产品品质层面,要将质量管理的理念落到工作的每一环节中去 。

       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佩华表示 ,在品种方面,2024年要加大对新品种 、新纤维的开发力度 ;在市场方面 ,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,明确市场拓展、品牌客户拓展的方向 ,增强市场预测预判能力;在管理方面,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营销管理的精细化,借助精益工具指导实践,减少无效劳动、重复劳动,不断推进管理的规范化。

        “对于大企业来讲,要在机会与风险中求得平衡,保持可持续发展。对中小企业来讲,要集中精力做有附加值的产品,对于3年不赚钱的业务要坚决砍掉,关得越快,消耗越少。”孙伟挺认为,这是广大中小企业未来生存的必然选择。

        智造转型是必然要求

        “当前国内棉纺织产业发展,既有外部挑战 ,也有内部压力,但也存在机遇。外部挑战是需求不足 、贸易壁垒增加等,内部压力是企业招工困难,机遇则是棉纺织行业正在深度转型 ,比如生产的智能化、协同的数据化、营销的金融化、产品的品牌化,这些都给产业升级带来巨大的空间 。”陆建华表示,在棉纺织产业升级的过程中,智能制造是企业的必经之路 。

        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德州华源”)是新型差异化纱线产品领域的领军企业 ,同时也是智能制造的行业标杆  。“近三年,德州华源实现了设备转型升级 ,走在了行业的前列。2024年 ,华源新项目二期也将迎来投产运营,有了新厂区、新设备、新产品,相信我们的未来无限光明。”德州华源总经理李向东说 。

        据德州华源设备主管刘玉刚介绍,目前企业全部采用先进的智能生产设备,可实现生产全程自动化 、控制系统智能化 、在线监测信息化,设备联动性强,各道生产程序之间衔接紧凑,生产过程保持高度连续性,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。“行业标准是万锭用工需要50人,但我们的万锭用工在15人以下 ,以后还有减少的空间,先进设备的应用在减少用工的同时,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。”刘玉刚说。

        湘潭东信棉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东信棉业”)是湖南东信集团的子公司 ,也是湖南省纺织行业龙头企业,其投资建设的九华新纤维智能纺纱项目,目前可实现纺纱全流程的信息化、智能化,年产纱量达到4万多吨 。

        “占地4万平方米的车间,生产全程采用MES(生产执行系统)智能系统 ,采用国际先进的罗瓦空调 。不仅工作人员可以在电脑、手机上进行温度 、湿度调控 ,空调厂家也可以远程调控 。”东信棉业副总经理黄焱介绍,MES智能系统相当于 “中枢神经”,清花、梳棉、粗纱、细纱、自络 、成包等7个制造环节,都在MES智能系统掌控中完成,车间大屏幕展示纺织流程中各种数据 ,可以让工作人员随时监控。与传统纺织相比,这种智能系统可节省75%的人工 ,使经济效益提高1倍,可以追根溯源,实时了解纺纱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。

        黄焱表示,智能系统的上线让企业2023年“跑”出高效益 ,2024年相信企业可以收获更好的成绩 。


        1. XML地图